《财经》杂志曾刊载过一篇文章,叫《中国城市“沉浮”,谁在主宰?),文中提到了城市的收缩和衰变、扩张和新生。有本书叫《收缩的城市》,讲到了城市的收缩。无论是叫“收缩”也好,还是叫“沉浮”也罢,都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。从历史的维度看,城市发展的此消彼长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有多少昔日的城市衰落,就会有多少明日的城市崛起。尽管影响城市兴衰的因素有很多,但城市治理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。“治大国若烹小鲜。”城市的治理也是一样,“慢工出细活”,不应该有浮躁之心。要让城市有根有魂、有个性有品位、有魅力有活力,就必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、尊重历史文化传承、尊重市民群众诉求。
城市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,也有其阶段性,但城市的发展应该是渐进式的,而不应该是急功近利的,不能无视区域的自我条件,以牺牲百姓的利益为代价,干一些超出城市负荷的事情,即使出发点是好的。而应该以“田忌赛马”的思维,追求城市发展的个性化、差异化、特色化。楼宇经济发展也是一样。尽管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提楼宇经济,但当地的楼宇经济和别处的楼宇经济有何异同?楼宇经济发展到底该从哪人手?这些问题却鲜有人静下心来认真思考,多数城市习惯于组织一批人参观学习,认为好的就简单复制、生搬硬套、搞“拿来主义”,甚至以为建设一个楼宇社区、开发一个网站、成立一个楼宇经济促进会搞搞活动、吆喝吆喝就是在发展楼宇经济,却不知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的个中奥秘。当前,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,对楼宇经济的发展诉求也从最初的追求税收亿元楼宇、税收千万元楼宇、楼宇“亩产率”、税收“贡献率”等经济指标,逐渐转向追求楼宇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、对城市品位的提升、对就业增长的促进、对城市文化的传承、对城市生态的引领等经济、社会、人文、生态的综合效益。
既然要发展楼宇经济,你就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、特色在哪、基础在哪。明白了这些,再去思考,楼宇经济发展该从哪开始着手,哪些是可以做的,哪些是暂时做不到的,哪些是可以争取做到的。比如说,一个三线城市,就没必要与一个一线城市去比楼宇的数量、高度、税收,许多先天因素决定了它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,也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,不具可比性。但三线城市完全可以和一线城市比楼宇的文化效益、生态效益,因一线城市未必有三线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、生态环境。这样发展起来的楼宇经济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、显示自己的个性,也只有秉持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”的理念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